而恒星轨道的母舰生物群,也是如此,一条横越恒星的跨星球信息传输链在半个小时里从无到有的建立起来。
港区里的母舰生物还被霍古要求在另外的无线电频道,利用恒星轨道母舰生物群作中转,和暝建立信息沟通,沟通内容大概就是瑟琳人这边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等,这样即便恒星轨道驻扎的瑟琳人舰队注意到来自母星方向的传输过来属于霍古这方的无线电信息,也能有理由搪塞过去。
计算机语言从无到有的过程和人类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很相似,就是叫法有些不同。
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程序员必须手动控制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十分昂贵,于是就有瑟琳人想到利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语言就这样诞生,这种语言被瑟琳人命名为‘1类语言’。
1类语言,把程序员和计算机之间复杂的操作指令简化,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人对计算机的使用,这就好比让机器人走路,从原来告诉这个机器人,脚要抬多少度,该使用多少牛的力抬起和放下,身体前倾多少度从而保持平衡……过渡到直接告诉机器人,你希望它走路即可,至于走路所需要解决的那些问题,不需要再由程序员告诉它,逻辑门中在遇到问题后会反馈预先设置好的答案。
随着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而计算机程序也越来越复杂,也就是说,开发时间已经远比运行时间来得宝贵,于是,计算机领域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合作渐渐流行起来,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减少所付出的时间、金钱以及脑细胞。
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不肯合作的‘老顽固’最终会被后来者超越,然后远远甩开,抛弃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在激烈的优胜劣汰下,瑟琳人共有的程序代码库建立了起来。
程序代码库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只要轻敲几个键,就可以得到一整段可以使用的1类语言代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代码越来越长,1类语言渐渐变得面目全非,于是瑟琳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优化整改,剔除掉多余的代码符号,极大程度地缩短代码长度。
大概理解过来就是把一句日常话语,更改为军用语言的那种感觉,2类语言就这样应运而生。
它是一种无数据类型语言,继承了1类语言的能力,可以所有的数据都和机器字相对应,并且程序员可以直接通过内存地址操作内存,同时,很大程度上空余出很多内存,允许单个机器内写入更多更复杂的程序。
随着2类语言的普及,使程序员可以离开机器层次,在更抽象的层次上表达意图,由此诞生的三种重要控制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数据类型都能够很好的开始让程序员以接近问题本质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问题。
但2类语言有个致命的缺点,这个缺点是从1类语言那里继承过来,只是1类语言时期,这个缺点还不是很明显。
那就是容错率,2类语言的程序设计模型无法克服‘错误随着代码的扩大而级数般的扩大’,以至后来曾出现过一次全球性的程序危机,所有的计算机频繁出现难以修复的bug,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在危机的迫使下,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程序设计方式和程序设计模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依照这种全新的思维框架,也诞生了迥异于1、2类语言的新程序语言,也就是‘3类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