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有她记忆中那么丝滑了呢?
关注着这一切的崔筠询问:“哪儿不对劲?”
至少在她看来,一百张纸中最后品相完好的能有六七张就算不错了。
“哪儿都不对。这纸的厚度、硬度……都不对。”张棹歌绞尽脑汁地回忆还有哪儿不对劲。
虽说她当初只是口头指挥众人干活,但走到这一步,她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出来了。
既然能提高纸张的质量,她为什么要将就用这些粗糙的纸?
这些粗糙的纸用来做杂用纸并不能提升它的价值,也无法为她们带来更大的利润,所以她要找出问题的所在。
见她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崔筠就对故林说:“你继续安排人干活。”
“造出来的纸……”故林等她拿主意。
“虽然质量一般,但不是不能用,也不是无法出售。”
崔筠鼓励完故林他们,又对张棹歌说:“大郎,造纸的技术我们已经大体掌握了,并不急於这一时,我们可以慢慢来。”
张棹歌并没有听到这话,她灵光一闪,说:“嗐,我想起来漏了啥,我漏了加纸药。”
所谓纸药就是造纸的关键秘方,加入它后,能让纸张的韧性得到提升,抄出来的纸也能防黏连。
就以现在的情况来举例,虽然没有纸药依旧能把纸造出来,可浆料会下沉,因此在抄纸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不均匀的情况,纸张的质量也不符合张棹歌的预想。注3
张棹歌所熟悉的造纸工艺中一开始是没有加入纸药的,后来她那个发小对造纸工艺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使用了纸药,她才知道纸药的配方。
“纸药,那是什么?”崔筠和故林等人投以好奇的目光。
张棹歌忽然意识到这会儿的造纸业估计还没有大范围使用纸药,之所以能造出质量上乘的纸张,全因在制作的过程中精益求精。
造纸成本高,纸价自然就高了。
崔筠平日用来造帐册、书写的纸一张约十五文钱,那些用来书法、绘画的纸张更是高达三十文一张,就连给张棹歌练字的纸也得十文一张。
而昭平别业眼下生产出来的纸张只要经过加工,卖十文钱一张不成问题。
当然,这里的纸张因书籍包装形式为卷轴和经折,故而一般用纸的大小约是五十厘米长、二十五厘米宽(注4)。写一封书信绰绰有余,一卷书籍的用纸少则两三张纸,多则十几张。
另外,书画用纸的规格会更大一些,造纸的工艺要求也更高一些,因此三十文一张纸都算低价了。
张棹歌说:“秘方。”
要确保一门工艺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不会轻易被人夺走劳动果实,怎么可以没有一点核心技术呢!
现在没有专利,所以她不打算公开纸药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