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儿上午。却是沈默的课, 他离开国子监, 到了裕王府时, 才刚过卯时, 可见出门之早。
门房一看是新来的沈师傅, 二话不说便放他进去, 不一会儿, 昨日去请他的太监冯保笑着迎出来, 道:"哎呦沈大人, 您来的可真早。”
沈默颔首笑笑道:"在高大人麾下混饭吃, 由不得人不早啊。”
冯保闻言深有感触道:"是啊, 当初高师傅在府上讲学时, 弄得阖府上下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大家全都紧张的不得了。”
沈默奇怪道:"你们紧张什么?他教的是王爷, 又不教你们。”
"谁说不教我们?”冯保郁闷道:"一般的宫人他不教, 可我们这些原本就识字的, 他也要我们背孝经, 知廉耻, 守信义, 稍有违逆就要把我们从王爷身边赶走。整天担惊受怕, 日子苦的不得了。”
"提高点修养好啊。”沈默笑笑道:"高师傅的苦心, 早晚你们会体会到的。”
说话间, 冯保把他领到正堂, 又上了茶水点心, 小声道:"王爷还没起呢, 先生您先在这儿喝点茶, 吃点东西等等。”
"好说好说。”沈默笑道:"冯公公有事儿先去忙, 没事儿的话, 咱们就聊聊。”
冯保闻言这个受宠若惊啊, 像他这种阉人, 清流们向来避之不及, 比如方才这句话, 若是高拱或者陈以勤说, 定然只有前半句‘有事儿先去忙, 不会有后半句‘没事儿咱们聊聊的。得到沈默如此礼遇, 冯保心里十分的激动, 重重点头道:"中!杂家就陪沈师傅说会话!”
於是两人便聊开了, 一开始自然是互相询问:‘冯公公祖籍哪里啊?‘杂家是北直隶真定府深州人, 字永亭, 号双林。
沈默暗暗吃惊, 他跟太监接触不少, 却没听到哪个有字号的……因为太监这行当, 实在是太给祖宗丢脸了, 就算干到司礼大璫也一样, 所以太监们往往在进宫后连名带姓一遭改了, 更不会用什么字号。
对他们来说。名字只是个让主子记住的代号, 其余意义全都可以消灭掉。
~~~~~~~~~~~~~~~~~~~~~~~~~~~~~~~~~~~~~~~~~~~~~~~~~~~~~~~
但这个冯保不仅有字还有号, 实在是出人意表。但更吃惊的还在后头呢, 随着谈话的深入, 沈默发现这冯保是个非常奇特的太监——奇特得都不像个太监了。
根据他对以往接触太监的了解, 这些人虽然一般由於出身贫寒, 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虽然后来上了宫里的识字班, 也不过是粗通文墨, 根本就是一群半文盲。
跟着些人比起来, 这冯保简直是鹤立鸡群了, 沈默发现他不但精通经史, 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而且还擅长演奏多种乐器, 此外还喜欢绘画, 戏曲, 单就多才多艺来讲, 就连他这个状元郎也要甘拜下风了。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沈默心中默念道:‘不怕太监野心大, 就怕太监有文化。这个冯保肚里的墨水, 估计比那白衣秀士王振可要多多了, 将来肯定是个人物!
只是这样有文化的太监, 不是宫里奇缺。应该留在司礼监吗?沈默轻声问道:"公公一直就在王爷府上?”
冯保摇摇头, 黯然道:"奴婢原先在司礼监, 是老祖宗的随堂太监, 因为后来犯了错, 被发配到王爷府上扫地, 后来承蒙王爷不弃, 见我有点小才, 便让奴婢在书房伺候着呢。”
"原来如此。”沈默轻轻颔首, 宽慰他道:"人生难免起伏, 没有人能不受挫折的, 我相信你早晚有出头之日的!”
"多谢大人吉言!”冯保咧嘴笑道。
这时候后面禀报, 裕王爷起来了, 冯保便笑道:"沈师傅先歇着, 奴婢去后面伺候了。”
"冯公公请便。”沈默点头笑道。
不一会儿, 裕王爷便从后面进来, 一见沈默就笑眯了眼道:"不好意思啊, 不好意思, 稍稍起晚了些。”
沈默笑道:"王爷的贵体要紧, 微臣多等一会儿也无妨。”
"走, 咱们去书房接着聊……哦不, 接着学。”裕王兴冲冲的拉着沈默往书房去了。
进了书房, 两人如昨日一般, 面对面坐下, 裕王便兴致勃勃道:"今天再讲什么笑话?”
沈默想一想, 笑道:"既然陛下让我讲《孟子》, 那我就讲一个夫妻俩用《孟子》打架的故事。”看一眼满脸期盼的裕王殿下, 他便讲道:"说有个书生想要娶妾, 妻子不高兴, 便问他道:‘一夫配一妇耳。娶妾见於何典?丈夫振振有词道:‘孟子云:‘齐人有一妻一妾。可见妾自古有之矣。”
裕王听了点头道:"确实有这个说法。”
沈默微微一笑道:"那妻子却不服气道:”若这等说, 我亦当再招二夫。书生吃惊道:‘为什么?谁允许你有三个丈夫的?妻子便道:"《孟子》说的呀, ‘孟子论丈夫有三, 曰‘大丈夫、曰‘小丈夫、曰‘贱丈夫, 说着不屑的打量书生一眼, 道:‘你么, 勉强只能算个贱丈夫!”
裕王闻言抚掌大笑道:"这夫人好利的嘴巴, 这笑话是沈先生从哪里听来的?”
沈默淡淡一笑道:"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下官看书看多了, 瞎琢磨出来的。”
"想不到看书还有这功效。”裕王笑道:"不瞒你说, 孤总感觉那些经书枯燥无比, 都是些陈词滥调, 让人一听就想睡觉, 。”
沈默笑笑道:"其实到了殿下这个层次, 完全没必要死读书了, 咱们应该将书上的圣人之言, 与身边发生的事情相互印证, 得到属於自己的真谛, 这才是真正的学问之道。”
裕王听着似乎是这么回事儿, 便问道:"那真谛是什么?”
"每个人都不一样。”沈默摇头道:"只有自己悟出来, ”说着微笑道:"这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您现在可以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来, 我们俩共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