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礼部(1 / 2)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3027 字 2个月前

@@@@@@@@@@@@@@@@@@@@@@@@@@@@@@@@@@@@@@@@@

嘉靖四十二年深冬。转眼间, 沈默到礼部上班, 已经两个多月了, 和上司同僚间, 相处的极为融洽。

其实想不融洽都难, 因为礼部尚书严讷和左侍郎李春芳, 都是朝廷有数的老好人, 加上沈默这个向来好脾气的右侍郎, 有这三位堂官坐镇, 一时间礼部上下一团和气, 被京官们称为‘菩萨满堂, 虽有戏谑之意, 却也着实成了中下层官员向往的地方。

当然, 礼部能一团和气, 也跟其职责有关——大体可分三部分, 一是负责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 这也是礼部之名的来由;二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三是负责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都是些斯文至极的事情, 所以才能保持心平气和。

要是换成负责全国工程的工部, 或者负责钱粮收支的户部, 或者负责全国刑名的兵部;负责官吏任免的吏部;负责全事的兵部, 再或者专门告状弹劾的都察院……你就是想心平气和。也不可能啊。

在礼部的三大块事务中, 严讷总揽全局、主抓‘礼仪, 这也是礼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可不小觑这些后世看来无用的东西, 因为在这个年代, 礼, 是立国之本!

《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 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 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 行其政令, 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

可以说, 以礼治天下[ 遮天 ]的思想, 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坚信‘国之治乱系於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 强国之本也, 威行之道也, 功名之总也, 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 遮天 ]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

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 以笃父子, 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 以立田里, 以贤智勇, 以功为己。按沈默的理解, 便是以礼为纲, 可以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使人们懂得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 并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 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这就是礼。

所以说, 礼和礼治, 是这个儒家社会的构筑基石和行为准则, 而礼部, 作为管理和践行一国礼制的最高部门, 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也正因为礼部尚书, 都精通一国礼法, 并有丰富的礼治经验, 所以才会成为入阁为相的前提条件。

所以说, 在袁炜病故, 内阁独相的形势下, 严讷几乎一定会成为大学士的, 因此袁部堂於公於私, 都不大过问吏部的日常事务了。

至於二把手李春芳, 负责的是对番邦与外国的交往, 这差事也算是礼的一部分, 勉强称之为‘外礼, 但大明泱泱大国。向来只把眼睛放在自身, 所以其重要性与‘内礼远远无法相提并论, 甚至可以说, 是不受重视的。但因为袁炜死后, 李春芳变成了青词写得做好的一个, 皇帝须臾离不开他, 所以也只能象征性的领了这差事, 但真有外事的话, 还是得拜托沈默帮忙。

剩下的, 都是沈默的差事, 或者说, 几乎礼部的所有事务, 一下子都压在他肩上。除了要管理包括国子监、庶常馆、各级州府县学在内的全国学校机构、各级科举考试外, 他还兼着翰林学士……沈默本想辞去此职, 但严讷不接, 李春芳也不接, 都让他能者多劳。

沈默算是看出来了, 这两位都是懒极了的翰林官出身, 信奉的是那套无为而治的黄老之道, 至於自己, 虽然这几年没干正事儿, 但早年间毕竟挣下了‘干吏的名头, 又在南巡中大大出彩, 这次落在他们手里, 那还不是小长工进了地主家, 不用你用谁去?

如果仅这些也就罢了, 沈默闲了这些年, 早就浑身骨头松了, 何况下面还有那么多的司、厅、局。有的是郎中、主事、员外郎听他调遣, 何必事事亲躬?恰好他的长处就是调配指挥, 无论多繁冗的差事, 都能层层剥茧, 条理清楚的分配下去, 就是事情再多点, 也不耽误回家吃饭。

~~~~~~~~~~~~~~~~~~~~~~~~~~~~~~~~~~~~~~~~~~~~~~~

但这并不说明沈默心里就不烦, 恰恰相反, 他最近比较烦、很上火, 极憋闷……只是从不挂在脸上罢了。而他烦恼的源泉, 则来自一个曾经崇高无比, 现在却屈居在礼部门下的衙门——宗人府。

宗人府掌管皇族属籍和纂修玉牒的衙门, 专管皇族宗藩事务, 洪武三年, 沿元制设大宗正院, 二十二年改名宗人府。设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宗人, 并正一品, 由亲王充任……顺便一提的是, 后来的成祖朱棣, 只能在其中担任右宗正, 才能排到老三。就知道其最初的地位有多显赫了。

但不要崇拜它, 它只是个传说, 经过了靖难之役, 当年的右宗正当上了皇帝, 而原本的皇帝朱允炆则下落不明, 皇族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监视提防、打压钳制。所以此时, 宗人府这样一个地位崇高, 可以号令皇族、甚至对皇帝指手划脚的机构, 自然成为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必定要大加削弱的。

从朱棣开始。历代皇帝先是取消了亲王领宗人府事的规定, 改由勳旧外戚领宗人府事;后来更是直接将宗人府归於礼部管理, 彻底将这股超然的势力消弭无形。

这下皇帝是放心了, 可礼部的堂官们就闹心了……宗人府管的是什么?宗室啊!这些人虽然没什么权力, 可各个都以天潢贵胄自居, 脾气大、架子大, 火气更大——因为经过百多年条件优渥的繁衍, 宗室人数已经是开国时的好几千倍了, 可国家还是得奉养啊, 对财政的压力之大, 甚至超过了军费。

换成谁当皇帝, 都想在这件事上, 日朱元璋的先人板板, 哪怕那也是他们自个的先人, 这狗屎政策实在是太狗屎了, 更不行的是, 再狗屎它也是祖制, 想改没门。

所以历代皇帝和他们的大臣, 都致力於削减这方面的开支, 虽然不能大张旗鼓的削藩, 但可以零敲碎打、积少成多啊。比如说, 只要亲王、郡王无子, 一死就会除藩, 犯了罪也会被直接贬为庶民除藩, 甚至连正常可以继承王位的, 都会无故拖延数年, 因为手续没完成, 就不用发俸禄……至於连没有封地的奉国、镇国、辅国将军和中尉们, 就更加没有保障了, 拖欠苛扣禄米的事情时有发生, 换了谁都得怨气冲天。

说句实在的, 现在宗人府, 就是给宗室们出气用的撒气桶, 每天都有人在那里拍桌子骂娘, 一言不合便拳脚相加, 甚至要死要活。偏偏你还打不得也骂不得, 只能笑着赔不是。哄着这些爷, 闹心程度堪称天下[ 遮天 ]衙门一绝。

这么有碍和谐的部门, 自然不能放在礼部衙门里, 所以宗人府并不在东江米巷中, 而是被发配到宣武门以南的菜市口南大吉巷胡同里, 可谓是眼不见心不烦。

如此惹人厌烦的差事, 严讷和李春芳二位‘仙长自然不会去管的, 欺负沈默初来乍到, 不由分说便交到他肩上。

官大一级压死人, 自己又是初来乍到, 沈默只能苦笑着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 勉强也能应付过去。

不过总体来说, 在当时满朝风声鹤唳, 官员朝不保夕的情况下, 这三位仁厚长官, 为礼部官员撑起了一片温暖的避风港, 使他们不论原先派别, 都得以躲过徐阁老的大清洗, 确实是人人羡慕的世外桃源。

~~~~~~~~~~~~~~~~~~~~~~~~~~~~~~~~~~~~~~~~~~~~~~~~~

但有道是,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到了腊月里, 沈默还是被拖入了风口浪尖, ‘罪魁祸首正是他的同年好友、告发伊王的功臣林润。

因为一切都坐在明处, 嘉靖没法贪污他的功劳, 加之他与沈默同年, 自然也是徐阁老的学生了, 所以在大清洗后的大提拔上, 素有直名的南京右佥都御史林润, 竟被廷推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成为言官系统的三把手……顺便提一句的是, 邹应龙为右副都御史, 还在他之下。

得以进阶高位, 林润士气大振, 进京后不久, 便上了一道《议宗藩禄米疏》, 此疏一大白於天下[ 遮天 ], 就如巨石投水, 激起轩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