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渚文化研究的历程中,随着良渚遗址考古发现成果的不断更新,人们对良渚遗址及其位置和范围的认知是在不断深化的。对良渚遗址的概念界定和位置范围的认知,将随着良渚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得到持续深化和不断更新。
一、良渚遗址的概念
良渚遗址是本书的研究对象,对其概念的梳理有助于明确良渚遗址的内涵、研究的范围,也有助于更加清楚地认识和理解良渚遗址。
(一)良渚文化遗址的定义
我国古代国家历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国时期、王国时期和帝国时期。
古国时期:距今5000多年,在我国的夏朝之前,即传说中的唐尧虞舜时期,在我们现在生活的这片大地上,存在着像良渚古国一样的、“满天星斗”般的各个区域文明。这些古国彼此之间可能没有统属关系,在相互斗争和交往中不断发展。
王国时期:在先秦时期,王国有了最高统治者,比如周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周天子实际控制地区只是在王畿一带,其他地区实行分封制,诸侯在法理上受制于周天子,这就是广域王权国家,即王国。
帝国时期: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皇帝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封建帝制一直在强化,并延续至清代,最后为中华民国所取代。
良渚文化遗址是在距今5300年-4300年间的古国时期,位于今天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太湖流域的、以种植水稻为主、使用黑陶和玉器的良渚先民所创造的区域文明。据统计,迄今为止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有1000余处,广泛分布于江浙沪地区。它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同处于北纬30度附近,但它不同于以麦作和旱作农业为基础的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具有独特东方特色的古代文明代表。
(二)良渚遗址的定义
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遗址范围内的核心遗址,良渚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于良渚遗址,并以最早发现地命名。施昕更先生在1938年出版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的卷首语中写道:“最后,我这样冥想着,良渚遗址初步发掘是完成了,而我还盼望第二次在良渚发掘的时候,在焦土瓦砾中,找出敌人暴行的铁证,同胞血和泪的遗迹,供世界正义的批判,这意义比较起来是更加重大吧!”
良渚遗址不是单一的遗址点,而是由几百处遗址点组成的集群。在20世纪80-90年代,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遗址点之间的关系密切,称之为良渚遗址群,但是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2007年,在良渚遗址群中发现了良渚古城遗址,这时考古学家认识到,所谓的良渚遗址群其实就是良渚古城遗址及其周边地区,包括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这是一套完整的大型城市系统所遗留下来的遗存。良渚遗址是杭州市余杭区境内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良渚文化遗址。[ 《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第二条,2013年11月22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13年12月9日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地、命名地、核心遗址,它既包括良渚古城遗址,又包括荀山遗址、汇观山遗址、姚家墩遗址等重点遗址。迄今为止,在良渚遗址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确认遗址点300多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着:《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文物出版社2019年1月版,第478页。]。而良渚古城遗址又是良渚遗址的核心遗址,它包括良渚古城城址区、瑶山遗址、外围大型水利工程遗址等,是良渚文化遗址的中心,是良渚古国的都城所在。
良渚文明是对以良渚古城为代表的、一个文化阶段发展水平的评价。一般来说,进入国家状态的文化,可以称之为文明。良渚遗址已进入古国阶段,良渚文化遗址可以称之为良渚文明。
二、良渚遗址的位置及其范围